教科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科研究 >> 正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10月教学督导工作总结


时间:2013年11月12日 来源: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体:

一、工作概况

1.教学督导组对主校区、南校区开设的选修课开展了专项督导、学生问卷调查(回收381份有效问卷)、学生走访等活动。

2.对医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思政部等27位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31学时)和教学评价。

3.查看了部分学院教学管理文件并检查落实情况。

4.参加了系院的督导反馈会并对本月督导情况进行了详细反馈。

5.参加了医学院优秀学生信息员表彰暨学生信息交流会。

6.10月院(部)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平均分如下表。

院(部)

教学评价平均分

医学院

83.4分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

85.1分

思政部

86.1分

二、院(部)教学工作状况

(一)医学院教学情况

1.督导听课主要问题

(1)对外聘教师的调补课通知不到位:10月12日(周六),上午听外聘教师曾云鸽老师的课,老师因不知道调课,未来;当天下午,听胡凯老师的课同样如此。

(2)部分教师的教学问题:照本宣科,方法单一,一讲到底,无激情,教学无互动,课堂无活力(周瑞婕);上课迟到(周瑞婕);内容不熟(周瑞婕、方优妮);教学日志内容未填写,考勤及成绩无记载(周瑞婕);教学容量不足(丁洁);没有教学文件(莫阔、王桂英);没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一个画面用了一节课(莫阔);课件是教材的翻版,教师念课件,学生各干其事,教师未管理(王桂英)。

2.教学建议:①倡导模型、教具的使用,以增加直观性;②运用案例教学,以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③关注教学效果,以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为准;④加强课堂管理,对说话、睡觉、玩手机的学生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⑤研究室对外聘教师要多指导,教师要多听课;⑥调课、补课应由教务科或辅导员对外聘教师通知到位,教学不能存在无人管理的盲区。

(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教学情况

督导听课主要问题: ①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大多数课堂学生情绪低迷。 ②关注课堂不够,师生互动欠佳。③学生迟到、缺课现象比较严重。

(三)思政部教师教学情况

1.督导听课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教师讲得多,讲得太满,没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参与。即使安排了学生互动,由于总担心学生参与引起课堂失控,所以让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显得不够到位,少数教师完全是一讲到底。所以造成教师包办代替多一些,许多问题是教师自问自答,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体现。

(2)教材的处理不够大胆。反映在少数教师跳不出教材的框框和束缚,以不变应万变,未能根据教学对象来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本的常识他们在高中就已经学过,这里再重复很难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要考虑如何体现大学教学的特点,而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3)有些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质疑的环节设计不够大胆和到位,营造课堂气氛不够,所讲内容流于平淡,印象不深刻。少数教师语言啰嗦,不能很快进入主题,课堂结构松散,难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4)所有教师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可能是设备不够),教学的直观性、丰富性难以体现。这也可能是造成课堂教学方法单一、流于说教的原因之一。

2.建议

(1)教师要尽量做到该讲和必须讲的一定要精讲,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最好不讲,或让学生自己讲。案例不要太多,只要典型有针对性,能说明问题就行。可以围绕相关问题大胆开展一些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即使不够好,也要尽量让学生去做,学会表达,敢于表达。思政教师的课堂应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应该有一种思考、质疑、探讨的氛围,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说教。

(2)处理教材时首先考虑和研究教学对象,包括专业特点、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找准切入点,对教材进行提炼并加入教师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而不是就教材讲教材。另外还要和当前的形势结合起来,保证讲授的内容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所举的例子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现代社会现实,真正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与特点。

(3)研究室主任多去听听课,把把关,和授课教师一道多研究学生学习心理,重新审视教学内容,缩小“教”与“学”之间的差距。

学习与思考

2013年11月4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俞仲文向第六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大会建言,提出了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N个建议,摘录如下,共同学习,用心体会和思考。

一、需要准确清晰地界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培养规格和主要任务。国家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提法很好,但是针对中职和高职的要求应当有所区分。对于高中阶段的中职教育主要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对于专科或本科阶段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于本科后的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以示区别。同时,应当赋予高职院校更多的任务,使得高职院校既能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源,又能成为应用技术的技术源,还能成为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的创新源。

二、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为了有利于培养大批既有很强的专业技能、又有一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建议需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即理论适用力度和适当强化技术基础的关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和以技术活动全过程为导向的关系;以及面向现实的实务教育和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七个原则”

1.按照“双需求”原则(岗位需求和技术活动全过程需求)来设计课程体系。过去是以岗位需求或职业需求为源头,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今天不仅要从岗位或职业的需求出发,而且还要以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技术消化、吸收、改良、反求、创新能力的需求出发,来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点。

2.按照“双训练”要求(技术训练和技能训练)来构建和更新实践教学体系。既要重视以考证为目标的技能训练,也要重视以增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的技术训练。

3.按照“双并举”方针(实务教育和创新教育)来充实教学内容。在实务教育中引入创新教育模式,不仅能够深化实务教育内涵,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技术革新和技术改良的素质和能力。

4.按照“双考核”标准(技能考核和技术应用考核)来完善评价体系。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从过去单纯重视取证率,提升为不仅要评价学生取证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情况。

5.按照“双基地”思路(既是技能训练基地,又是技研训练基地)来建设实践基地。因此不仅要根据工位、流程、工艺等的需求来选配设备、布置场地,而且要同时从如何有利于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技术应用能力出发来建设基地。

6.按照“双大赛”规格(技能大赛和创新创意大赛)来重构学生能力架构。今后高职学生的专业大赛应当与中职有明显区别。前者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后者重点考察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

7.按照“双功能”目标(既是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源,又同时是应用技术源和创新源)来确定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定位,提高高职教育面向现代化主战场的直接贡献率。

选修课专项督导情况通报

编者按:我院自2004年开始开设选修课。选修课的开设无疑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都大有裨益。当前我院选修课开设的情况怎样?10月份我们进行了专项调查,方式一是随机听取选修课,二是问卷调查,三是群体讨论,四是个别走访。通过对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集体研讨,基本认识是:实行了近10年的选修课制度对提高教师的学术和教学水平,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化知识结构,对建设符合高职要求和满足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让选修课真正达到应有的目的,实现开设选修课的初衷。

一、我院选修课开设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院选修课开设情况和系院分布如下表。

表1   我院选修课开设情况

类别

教师开设门数

网络课程门数

人文科学类

4

4

社会科学类

19

1

自然科学类

15

0

艺术类

13

3

合计

51门

8门

表2   各系院开设选修课教师数和门数(含双肩挑教师)

系(院)

人文艺术学院

生物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汽车工程学院

经管学院

公共课部

外国语学院

思政部

医学院

外请

合计

开课教师数

14

9

8

4

4

3

3

0

3

48

开课门数

17

9

8

4

4

3

3

0

3

51

二、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专项督导对主、南校区不同专业的4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81份。分析结果如下:

1.选择课程目的明确,但到课率很低

79.4%的学生选择课程的原因是为培养特长兴趣、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只有20.6%的学生是为得到更多的学分或受学院管理制度的影响。虽然学生选择课程的目的明确,但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到课率很低。每次都去上课的仅占18.5%,81.5%的学生不能出全勤,很少上和从没上过的占10.6%,这和我们实际看到的情况相符。

其原因,一是教师授课没有吸引力,与学生的期望值有较大偏差,二者占问卷总数的53.9%,显示出部分教师的授课效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或满足学生的需求;二是上课时间与其他工作相冲突,44.8%的学生认为这是缺课的主要原因。走访学生,学生反映选修课与各系院开办的各种培训经常冲突,导致两难选择,故缺勤较多;另有部分学生在外实习,所报选修课很难保证到课次数。

2.教学质量评价较高,认真听讲者偏少

大部分学生认为选修课程有用,其中认为很有用的占17.6%,比较有用的占40.3%,有一点用的占32.5%,没有用的只占9.6%。大部分学生对选修课的教学质量持认可态度,其中27.3%的学生认为选修课教师的教学质量非常好,53.8%的学生认为比较好。但从课堂学习状态来看,来上课的学生中只有32.0%的学生认真听讲,其余68.0%的学生不是做其它功课,就是聊天、玩手机、干其他等。上课不听讲是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与听课时看到的实际情况吻合。

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如何评价教学质量缺乏正确的理性认识;二是学生对选修课普遍不重视。调查中显示的良好教学评价与低迷学习状态的矛盾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和思考。

3.学生对选修课满意度不高,教学建议基本一致

学生对学院开设选修课程满意的占35.8%,认为学院当前选修课程设置合理的仅占17.4%。显示学生对选修课满意程度不高。

对于选修课学生最看重的依次是:自己的兴趣、教学内容、老师的讲课质量。因此,教师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选择好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通过教师的讲授质量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开设好选修课的重要前提。

对于教学方式,56.8%的学生喜欢互动性、实用性强的方式,42.2%的学生喜欢生动幽默的方式,只有8.5%的学生喜欢讲授有条理,容易记笔记的方式。

对于考查方式,98%以上的学生希望开卷方式,或写论文,或技能测试,或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几乎没有学生希望闭卷方式。尤其是艺术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比较赞成开卷和技能测试,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生比较赞同开卷考试或者写论文的形式。

4.学生对选修课的建议和意见汇总如下

(1)对教师的要求:上选修课要与专业、生活需求、就业等紧密联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太单调,讲课不要过于生硬,不要对着PPT照本宣科;要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多放一些教学视频;课件太陈旧,没有时代感。

(2)不要让我们总是被迫选择,而没有自己选择的机会。选择时没有自己喜欢的课程,常常为了修够学分而选择。希望多开一些让我们感兴趣的课程,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3)建议多开设一些实践性强和动手能力强的选修课,增强动手动脑的能力。

(4)选修课不要与其他课程和培训相冲突,如专套本、职业资格技能培训等。

(5)要加强考勤管理,对不到课的学生或者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要有处理措施。包括不认定学分、重修等。

(6)应选用高质量的老师授课。

(7)部分课程动听的课程名称与教学的实际内容不匹配;另外选修课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太简单。

三、当前选修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选修课程资源有限,冷热失调。本学期参加选修的学生包含2011级非医类专业学生、12级和13级全体学生共计1万1千名,而本学期能够提供的选修课,只有教师开设的51门课程和8门网络课程。这些选修课,从课程体系来看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身心素养类,文学类很少,理工类几乎没有,课程资源有限,导致多数课程60-80人一个大班。这也必然会导致很多找不到自己感兴趣课程的同学纷纷涌向热门的实用型、趣味性课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从众心理严重是学生无可奈何的表现。

选修人数多的课程,如创新方法与实用发明、财务入门、社交礼仪、影视鉴赏、宠物饲养与保健、果品食疗、绿色食品营养与健康等,每门课报名人数高达80人或更多人一个班。相比之下,逻辑和批判性思维、世界建筑史、国学智慧、园林艺术概论、日语等全院报名人数甚少。学生选择选修课,明显偏向实用型、趣味性,而基础理论、文学修养等课程“失宠”。

2.只选不学,缺课现象严重。调查中发现,学校开设的选修课出勤率普遍比必修课低得多。任意迟到、早退屡见不鲜,更有甚者,不少学生虽报选修却常缺课。10月9日晚抽查某门选修课应到36人,实到9人,9人中只有3人听讲。选修课上玩手机、做其他作业、看其他书、交头接耳等现象普遍存在。只有到考试时学生才到齐。除学生自身的原因外,教师授课没有吸引力、与学生的期望值偏差较大、选修课与系院培训班冲突是缺课的主要原因。

3.师、生对待选修课的责任心不如必修课。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认为选修课不是“必修”,没有像必修课那样精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授课平淡无激情,上课内容不饱满,教学文件不齐全,提前下课甚至随意不来上课。10月9日晚抽查,李先秀老师的《应用文写作》只签到未上课;10月11日晚,陈宦兵老师的《果品食疗》课学生到而教师未到。在课堂管理方面,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制止一下学生违纪行为,没有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纪律,个别教师甚至只顾自己授课,全然不管学生说话、玩手机、干其他等。考试时放一马,让绝大多数学生都顺利过关。

学生方面,一部分学生对开设任选课的目的、意义不清楚,认为只要修满学分就能顺利毕业,因此在选课时常带有很大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通过走访学生印证:不少同学没有想过对自己的选修课进行规划,选课动机消极,避难就易,选学起来轻松、考试起来容易通过的课程,而不考虑自身发展。再加上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选修的课程内容与预期的不一样,兴趣就开始递减,逃课甚至不来。

4.选修课管理措施不力,教学质量普遍下降。学校教务处和各系院都非常重视对必修课的管理,如经常进行教学质量检查、随堂听课、收集学生对任课老师意见、加强对学生到课率的考勤、严格考试制度等。与必修课相比,选修课这些方面的管理显得软弱无力。管理缺位,致使学生到课率听课率不高、教师迟到和提前下课、考核方式随意、要求不严送分送及格等。另外,对学生选课宣传和引导不足。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主要取决于课程名称、自我判断的课程难易程度和口耳相传的了解。真正上课后,学生可能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可又无法退补选,上课也就没有积极性。

5.选修课归属不清,导致教学管理、教学检查的责任主体不清。

四、建议

1.开设选修课力求科学化、合理化:(1)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在系院、师生中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社会形势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设选修课,充分挖掘、利用好我院教师丰厚的教学资源,多开、开好选修课。(2)课程内容上要具有普适性,体现“精、博、新”的特点;课程结构上,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使选修课真正起到补充必修课的不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作用。(3)健全选修课评审制度,把好“入口关”,对主要在实验室、机房等教学场地上课的课程不能安排在理论课教室;对条件不具备、内容不适合的课程坚决不能作为选修。(4)鼓励校内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和高职称教师开设选修课,也可聘请校外成功人士或兄弟院校的知名教授来校开设修课,形成一定规模的优秀选修课程体系,增加修课程的吸引力。

2.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1)对选修课程的要求应与必修课程一致:教学要求一致,教学“三期”检查的要求一致,教学管理的标准也一致。(2)考核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选修课程的考核管理,规范考核标准,约束随意给分、送分的现象。(3)明确选修课的归属,明确责任主体。

3.引导学生重视和选择选修课,减少盲目性:(1)教育引导学生认识选修课的必要性,克服选修课只是为了“混学分,顺利毕业”、“ 选修课不如必修课重要”的想法,端正选修课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将选修课的课程简介、开课目的、开课内容等项目,通过网上发布或者书面文件通知、发放选课指南手册等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修课程,避免学生选课过程中的盲目性或者随大流,真正做到自主选择和学校统一规划相结合、个性发展和知识拓展相结合,从而使学生在挑选课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盲从为理智。

4.建立激励机制:(1)对一些开课稳定、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以立项建设的方式,划拨专项经费资助,进行选修课的精品课程建设,支持教师进行选修课程的教学研究。(2)鉴于选修课内容更新速度较快,而且许多是老师自己组合教学内容,可能没有相应教材。对开课稳定、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以校本教材立项建设的方式,促进选修课教材建设。

5.充分发挥学校数字化学习中心的功能,逐步扩大网络课程比例,实现智能化管理。

责任编辑:sizheng

实践教学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