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课程教学 >> 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时间:2016年09月09日 来源: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浏览: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体:

(适用于各专业,2016修订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课部门:思政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

课程代码:Sxljk

学分:2

学时:50(其中网络课程18学时)

授课时间:第1、2、3、4学期

授课对象:各专业一、二年级学生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室外或团体活动室

     

二、课程定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面向高职开设的公共必修课程。该课程是< 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

1.知识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2. 技能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3. 自我认知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四、课程设计

1. 设计思想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又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3)针对高职生的特点,结合我校实际,教学活动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着力塑造学生积极人格,为打造高素质职业人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与课时分配

序号

课程单元

教学专题

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1         

单元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成长

 

专题1

走进心理健康

1.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要素;

4.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5.心理咨询常识。

2

专题2

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与发展;

4.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

2

单元二: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积极自我

 

 

专题3

大学生自我意识

1. 自我意识概述;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 自我意识的评估。

2

 

专题4

大学生积极自我

1.积极自我的特点;

2.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感;

3.如何提升积极自我。

2

3        

单元三: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积极情绪的培养

专题5

大学生情绪管理

1. 情绪概述;

2.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不同作用;

4. 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2

 

专题6

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1.主观幸福感及增进方法;

2.心流体验与学习生活之乐。

2

4        

单元四: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创造力培养

专题7

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创造力培养

1. 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3.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4. 创造力及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

 

 

5

单元五: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专题8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1.互联网与大学生;

2.大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

3.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

2

6         

单元六: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关系的建立

 

专题9

大学生人际交往

1. 人际关系概述;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5. 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

2

专题10

大学生积极关系的建立

 

1.感恩及其测量;

2.如何提升感恩之心;

3.宽容及其测量;

4.如何提升宽容之心。

2

7         

单元七:

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

专题11

大学生恋爱与性心理

1.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2.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3.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4.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2

 

8         

单元八: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的提升

专题12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的提升

1. 压力和挫折概述;

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 心理韧性与挫折应对。

2

 

9

单元九:大学生积极认知

专题13

大学生积极认知

1.乐观及其提升;

2.希望及其提升。

2

10

单元十: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塑造

专题14

大学生人格发展

及积极人格塑造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

3.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

2

 

11          

单元十一: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

专题15

大学生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

1. 生命的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2

12

单元十二: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生涯规划

专题16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生涯规划

1.大学生择业心理;

2.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3.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培养。

2

3. 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成长

单元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成长

课时数

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了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5)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6)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常识;

(7)了解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8)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9)心理学的研究渊源与发展;

2.能力目标:

(1)能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2)能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3)能应对自己的一般心理问题;

(4)能主动寻求心理援助;

(5)懂得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

3.素质目标:

(1)能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

(2)能主动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健康阳光生活打下基础。

学习内容

1.心理活动的特点和实质;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4.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5.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6.异常心理的调适技能;

7.心理咨询基本常识;

8.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9.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0.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与发展;

11.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测量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的知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二: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积极自我

单元名称

大学生自我意识与积极自我

课时数

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自我意识;

(2)了解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了解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其调适;

(4)了解自我意识的评估方法;

(5)了解什么是积极自我;

(6)了解积极自我的特点;

(7)了解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2.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识我、了解自我;

(2)能识别与调适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3)能掌握提升积极自我的方法。

3.素质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

(2)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塑造积极自我。

学习内容

1. 自我意识概述;

2.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 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 自我意识的评估;

5. 积极自我的特点;

6. 自尊、自信与自我效能感;

7. 如何提升积极自我。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心理测试法、案例分析法、体验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三:大学生情绪管理与积极情绪的培养

单元名称

大学生情绪管理与积极情绪的培养

课时数

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情绪,了解自身情绪的特点;

(2)了解情绪及种类;

(3)了解什么是积极情绪;

(4)了解什么是主观幸福感;

(5)了解什么是心流体验;

2.能力目标:

(1)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

(2)能自主调控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3)掌握主观幸福感的增进方法;

(4)掌握正确方法,让学习及生活多一些心流体验,提升积极情绪;

3.素质目标:

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提升主观幸福感

学习内容

1. 情绪概述;

2. 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其影响;

3. 不良情绪的表现及调适;

4. 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5. 主观幸福感及增进方法;

6. 心流体验与学习生活之乐。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情景表演、案例分析法、团体训练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团体训练材料

学生已有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喜、怒等情绪。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创造力培养

单元名称

大学生学习心理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2)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3)了解什么是创造力

2.能力目标:

(1)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有强烈的学习动机;

(3)能调适学习心理障碍;

(4)掌握创造力的培养方法。

3.素质目标:

 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及创新思维习惯。

学习内容

1. 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2. 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动机激发;

3.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适;

4. 创造力及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体验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有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五: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单元名称

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现状,理解上网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

(2)了解网络的心理特征;

(3)了解常见的网络心理障碍及应对策略;

2.能力目标:掌握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素质的方法;

3.素质目标:科学上网,培养健康网络心理。

学习内容

1.互联网与大学生;

2.大学生常见网络心理障碍及调适;

3.大学生健康网络心理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测量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了解一些网络知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六: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关系的建立

单元名称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积极关系的建立

课时数

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

(2)了解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及类型;

(3)掌握基本阅读技巧——根据语境猜词;

(4)理解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因素;

(5)了解什么是积极人际关系;

(6)了解什么是感恩、什么是宽容;

2.能力目标:

(1)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

(2)掌握人际关系障碍的类型及调适方法;

(3)掌握建立积极人际关系的方法;

(4)掌握感恩、宽容提升方法;

3.素质目标: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建立积极关系的能力。

学习内容

1. 人际关系概述;

2. 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3. 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4. 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适;

5. 大学生积极人际关系的建立。

6. 感恩及其测量;

7. 如何提升感恩之心;

8. 宽容及其测量;

9. 如何提升宽容之心。

教学方法和建议

讲授法、情景表演法、案例分析法、团体训练法、测量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了解一些人际交往知识,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七: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

单元名称

大学生恋爱心理及性心理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

(3)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生爱与被爱;

(2)能处理大学生恋爱中的常见问题。

3.素质目标:

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择偶观。

学习内容

1. 性心理的发展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2. 大学生性心理问题及调适;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发展的规律特点和常见问题;

4. 培养健康恋爱观和择偶观。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相关教学及其他渠道,对性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八:大学生压力管理与心理韧性的提升

单元名称

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压力和挫折;

(2)了解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

(4)了解什么是心理韧性。

2.能力目标:

(1)掌握压力与挫折应对的方法与技巧;

(2)掌握提高心理韧性的方法;

3.素质目标:

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提高心理韧性。

学习内容

1. 压力和挫折概述;

2. 大学生压力和挫折的产生与特点;

3. 压力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4. 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5. 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心理测试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生活中曾经历过的挫折,及战胜挫折的经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九:大学生积极认知

单元名称

大学生积极认知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积极认知;

 (2)理解什么是乐观;

 (2)理解什么是希望;

能力目标:

 (1)掌握乐观的提升方法;

 (2)掌握希望的提升方法;

3.素质目标:用乐观、希望等积极认知提升积极心理品质

学习内容

乐观

乐观测量;

乐观的提升;

希望;

希望的测量;

6.希望的提升。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测量法、体验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了解一些认知心理常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十: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塑造

单元名称

大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塑造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人格基本概念;

  (2)了解大学生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

  (3)了解6大类24项积极心理品质;

2.能力目标:

   掌握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方法。

3.素质目标:提升积极心理品质,塑造积极人格。

学习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人格缺陷及人格障碍;

3.大学生积极人格塑造。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测量法、训练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了解一些关于人格的心理知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十一:大学生心理危机与生命教育

单元名称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生命的意义;

(2)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了解危机的应对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2)能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

(3)能掌握初步的危机干预方法。

3.素质目标:

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

学习内容

1. 生命的意义;

2.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心理测试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课程单元十二: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生涯规划

单元名称

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生涯规划

课时数

2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了解大学生择业心理;

(2)了解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2.能力目标:

(1)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掌握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培养方法;

3.素质目标:

拥有健康择业心理,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学习内容

1.大学生择业心理;

2.大学生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4.大学生健康择业心理的培养。

教学方法和建议

课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心理训练法

教学条件要求

多媒体教室、课件

学生已有基础

对择业及生涯规划有一定的认识。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1. 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及一定的辅导技术;

2. 较强的教学组织及协调能力。

五、课程考核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考查课,考核方法主要采取撰写课程论文的形式。论文题目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自主确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核第1、3、4学期最终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即:课程期末总成绩100%=上课考勤与互动参与(40%)+课程小论文60%。第2学期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课程小论文成绩和网络课程学习成绩三部分构成,即:课程期末总成绩100%=上课考勤与互动参与(20%)+课程小论文(30%)+网络课程学习(50%)。

六、教材及其它教学资源

1.使用教材:《打开心门,通向幸福----大学生健康心理指导教程》主编:王欣 乾润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8月第一版

2.教辅:《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 主编:阳志平,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3.网络课程:超星尔雅通识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讲:李子勋等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0062339.html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乾润梅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编制日期:2016年7月

教学单位负责人:王欣

责任编辑:sizheng

实践教学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