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襄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襄阳融媒体中心联合创新推出“童心探馆 思政润心”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场馆+研学+实践”的创新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融入青少年成长全过程,有效推动思政课入脑、入心。
8月2日上午,在襄阳市博物馆里开启了一堂生动的“场馆里的思政课”。此次活动的招募对象是襄阳市各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共计30名。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熊艳云和朱亚美老师担任思政课主讲人,襄阳融媒体中心的张莹洁和杨芳老师负责组织本次活动。

活动一开始由融媒体中心的张莹洁老师组织学生签到、发放思政日志,组织学生们进行合影。紧接着,熊艳云老师进行思政课导入讲授,围绕“穿越千年的‘青铜骏马’之谜”这一主题,以“华夏第一青铜马”为载体,引导同学们探寻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密码,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厚植文化自信。同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华夏第一青铜马”古老而又神奇的一面,领略到文物的背后的深层文化意蕴,在讲课过程中采取有奖问答的形式强化互动,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最后,熊老师勉励同学们主动学习更多的历史文化知识,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场馆里的思政课”课程结束后,由博物馆的讲解员带领同学们到各个展厅进行参观学习。活动结束前,马院朱亚美老师进行活动总结。朱亚美老师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并明确了今天思政课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场馆里的思政课”活动打破了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通过文物故事与历史事件的结合,引导小学生从身边的文物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将文化自信的种字播散在童心之中,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实践课,更呼应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要求,是落实“大思政课”建设中“善用社会大课堂”要求的具体实践,让思政教育在不同成长阶段层层递进、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