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部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院部动态 >> 正文
凝心聚力促教研: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十月份集体备课会


时间:2024年11月01日 来源: 浏览: 视力保护色: 杏仁黄 秋叶褐 胭脂红 芥末绿 天蓝 雪青 灰 银河白(默认色) 字体:

为切实提升学校思政课教育质量和育人成效,更好地推动三课改革,1031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德馨楼107会议室开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理论教研室主任吴华彪主持,两代教师协同集体备课,李有斌副教授阐述总体设计,青年刘小华演绎教学实施。

会议伊始,李有斌副教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上好高职思政课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何为思政课,即要深入理解并把握思政课的本质和任务;二是思政课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三是思政课三门主要课程的内在关联。李老师强调,高校思政课是一门融合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的综合性课程,同样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责任重大。

紧接着,李有斌教师分享了第十三章《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总体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李老师首先梳理了授课的逻辑框架,他强调在授课过程中既要严格遵循教材体系,又要构建清晰的问题链,以此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他特别强调在教学设计上,既要从历史的维度来梳理“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的来源,又要从现实的维度出发,深度挖掘“塑造国家安全观”的现实意义。

随后,青年教师刘小华围绕同一章节的具体授课内容和环节展开分享。刘老师从“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怎样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这三个方面展开讲解,以扎实精心的准备和丰富的时政案例以及互动环节为大家呈现了生动、精彩的课堂。

交流讨论环节,理论教研室主任吴华彪就“如何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刻总结:一要增强理论厚度;二要加大历史宽度;三要讲活、讲透。吴教授指出,推进思政课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再转化为学习体系,不仅要将其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应有效地将课前、课中、课后有机结合起来。


会议最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涂进喜从“四个三”出发进行总结发言。一、思政课的三个特性:理论性、思想性、政治性。二、三门思政课程的内在联系;三、思政课的三大教学目标:价值引领、理论思维训练、实践能力;四、思政课的三个气息:生活气息、社会气息、专业气息。